云游博物馆,一书阅千年 《敦煌石窟艺术简史(十周年纪念版)》新书发布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3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怡蒙)今天,北京展览馆内,“如是莫高”敦煌艺术大展第二季开幕周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——《敦煌石窟艺术简史(十周年纪念版)》新书首发式举办。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3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怡蒙)今天,北京展览馆内,“如是莫高”敦煌艺术大展第二季开幕周迎来了一场文化盛事——《敦煌石窟艺术简史(十周年纪念版)》新书首发式举办。
5座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窟、6件敦煌藏经洞遗书、7尊神韵天成的彩塑、7件复原乐器、50幅敦煌壁画早中晚期代表作……“何以敦煌·念念回响”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于10月23日在上海艺丰中心启幕,首日人气爆棚,数千名观众沉浸在“敦大煌盛”的文化艺术杰作之中。
5座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窟、6件敦煌藏经洞遗书、7尊神韵天成的彩塑、7件复原乐器、50幅敦煌壁画早中晚期代表作……敦煌金支持举办的“何以敦煌·念念回响”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于10月23日在上海艺丰中心启幕,首日人气爆棚,数千名观众沉浸在“敦大煌盛”的文化艺术杰作之
去年亮相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的“何以敦煌”敦煌艺术大展,吸引30万中外游客在上海看敦煌。闭幕之后,太多观众深感“流连煌梦方觉浅”,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展览回归的期盼。
9月23日至24日,以“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”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,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嘉宾齐聚古都,推动文化繁荣发展,推进文明交流互鉴。主论坛、6场平行论坛、20余场专业沙龙及配套活动亮点纷呈,本届论坛取得丰硕成果。
在上海,看展览,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社会潮流。对于那些展品罕见、展陈质量高的展览,很多观众甚至会一刷、二刷、再刷……在去年火爆上海的“何以敦煌”艺术大展现场,多位多次购票参观的市民,有的还记录观展笔记,手绘文物概貌,甚至写下“欲写敦煌难着笔,不观此展是虚
在上海,看展览,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社会潮流。对于那些展品罕见、展陈质量高的展览,很多观众甚至会一刷、二刷、再刷……在去年火爆上海的“何以敦煌”艺术大展现场,多位多次购票参观的市民,有的还记录观展笔记,手绘文物概貌,甚至写下“欲写敦煌难着笔,不观此展是虚
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,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。古代人民和艺术匠师留下的丰富文化艺术遗产,给今天的观众和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文明沃土和审美、学习、借鉴与创新的精神启示。
作为盛唐时期的经典洞窟,第172窟的塑像、壁画俱在,但历经岁月风沙侵蚀,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。为了再现洞窟创作之初的风采,敦煌研究院整合基础研究、艺术创作多支力量,历经五年打磨,最终复现172窟千年前的艺术之美。这是敦煌研究院历史上首次实现整窟复原临摹,是理论、
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,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、思想包容、艺术恢弘、民族融合。唐代的文化影响辐射亚洲,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。本讲座内容中的展览,能够更为形象地了解辉煌灿烂、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,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飞天翩跹、九色鹿跃动、藻井花纹繁复华丽、“三兔共耳”寓意无穷……近年来,一大批深藏于敦煌石窟跨越千年的艺术瑰宝,正以全新的IP形象和文创产品,活跃在当代生活场景与全球视野中。